一、单项选择题
1.具有促进铁吸收功能的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2.一般在【】,幼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有了稳定、清楚的“性别角色意识”。
A. 1岁左右
B. 2岁左右
C. 3岁左右
D. 4岁左右
3.教育部颁发《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各省考试改为全国考试是在【】
A. 2001
B. 2009
C. 2011
D. 2012
4.幼儿在【】岁以上仍不能控制排尿,可称为“遗尿症”。
A. 1
B. 2
C. 3
D. 5
5.一个孩子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
A. 正驱动
B. 负驱动
C. 自信心
D. 自卑心
6.在幼儿园工作评价中,评价主体是多样的。如果以幼儿园内部工作状况为评价客体,那么,评价主体就是【】
A. 上级主管部门
B. 幼儿园教师
C. 家长和社区成员
D. 幼儿园
7.班级保教人员的言谈举止对幼儿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这说明班级保教工作具有【】的特点。
A. 直接性
B. 全面整体性
C. 创造性
D. 开放性
8.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属于【】
A. 科学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参与性原则
D. 配合性原则
9.下列关于《幼儿园工作规程》说法错误的是【】
A.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B. 幼儿膳食费应实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全部用于幼儿膳食,并每月向家长公布账目
C. 幼儿入园前必须进行体检,合格者方可入园
D. 幼儿园必须只能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0.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教育与遗传
B. 遗传与环境
C. 社会与遗传
D. 教育与环境
11.明确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艺术活动”的是【】
A. 《未成年人保护法》
B. 《儿童权利公约》
C. 《幼儿园工作规程》
D. 《教育法》
12.在布置自然角时,让幼儿讨论决定该饲养何种动物。这遵循了幼儿环境创设的【】
A. 目标导向原则
B. 发展适宜性原则
C. 幼儿参与原则
D. 经济性原则
13.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
A. 分科性的
B. 综合性的
C. 适宜性的
D. 完整性的
14.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靠近笼中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
A. 全神松弛训练
B. 肯定性训练
C. 自信训练
D. 系统脱敏法
15.窗外传来鞭炮声使教室里有的幼儿不再安心于课程的学习,从心理学注意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A. 有意注意和注意转移
B. 无意注意和意识转移
C. 无意注意和注意分散
D. 无意注意和注意分配
16.下列关于儿童观描述错误的是【】
A. 儿童是可以与教师平等相处的人
B. 儿童犯错误属于正常现象
C. 儿童是教师加工改造的对象
D.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17.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师德具有的特殊价值是【】
A. 经济价值
B. 激励性价值
C. 伦理价值
D. 规范性价值
18.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应当是【】
A. 爱心
B. 宽容
C. 耐性
D. 责任
19.目前,我国教师属于【】
A. 国家公务员
B. 自由职业者
C. 专业人员
D. 公职人员
20.幼儿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A. 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B. 从幼儿的经验入手
C. 从幼儿园提供的教材入手
D. 从知识经验的关联性入手
21.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即【】
A. 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公共教育
B. 学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C. 学前家庭教育和托幼机构教育
D. 学前社区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22.提倡教育要适合孩子的“敏感期”的教育家是【】
A. 蒙台梭利
B. 卢梭
C. 福禄贝尔
D. 维果斯基
23.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这说明幼儿注意的【】较差。
A. 稳定性
B. 分配性
C. 广度
D. 持续性
24.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动机往往是【】
A. 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
B. 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
C. 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
D. 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
25.下列选项中,属于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是【】
A. 对孩子的态度积极肯定,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
B. 倾向拒绝和漠视孩子
C. 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关注
D. 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让其随意控制,协调自己的一切行为
......